- +1
防灾减灾日②|八进北川地震遗址的思考:断裂带房屋仍有隐患
阴云笼罩,微风裹胁着细雨,吹打着老北川县城的废墟。一座包围在群山怀抱中的县城,因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被摧毁而闻名天下。这是我震后第八次来到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灾难遗址。每次进入遗址,面对连绵的废墟和长眠地下的同胞,心情都无比压抑,迫使自己不得不思考许多问题。
一、房子是人们生息的居所,必须提高抗震能力
步入老北川地震遗址,一片片废墟映入眼帘,很多人长眠于此,一座矗立于废墟里的墓碑非常醒目。如果你在老北川地震遗址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写有“轻些再轻些,给逝者一份安宁”的提示牌,告诉你废墟下还存在遇难者。
历史上的地震灾害表明,绝大多数因地震死亡的人是由于房屋建筑的倒塌所致。因此,建筑物防倒塌应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笔者在负责编制第五代地震区划图时,明确了通过抗震设防提升房屋建筑抗倒塌能力的概念,提出了确定四级地震作用地震动参数的方法,为工程建设抗震设计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在全面加强新建房屋建筑抗震设防和老旧建筑抗震加固工作的前提下,国家推动在地震高危险区域进行抗震加固工作,以此减少将来由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尽管如此,目前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笔者多年来在大型地震带野外考察时发现,在一些大型断裂带上,依然有较大一部分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很差,其中也包括一些正在建设的新住房。老旧房屋抗震加固工作进展与中央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国城镇房屋建设的抗震标准总体上仍然偏低,农村地区抗震设防缺乏有效监管,在极端地震事件下,建筑物的抗倒塌性能根本无法保证。
保障大型断裂带附近人民的生命安全,将地震死亡率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仍面临巨大挑战。
二、地震断层破坏力极大,城市规划必须远离
老北川县城之所以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与县城建在大型地震断裂和地质灾害高危险性区域有很大关系。
从任家坪沟口进入老北川县城曲山镇,映入眼帘的是王家岩滑坡的巨大滑坡体。随着强烈的大地晃动,王家岩巨大山体瞬间从高处扑下,将北川老县城曲山镇老区的近二分之一建筑埋压。这一地区是老北川居民建筑最为集中的区域。大规模的滑坡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无数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老北川县城东侧新区的景家岩巨大滑坡,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解放初期,北川县城并不在曲山镇,而是位于湔江上游的禹里乡。由于交通极为不便,更加上匪患严重,县城决定外迁。反复调查选址,县城最终定在曲山镇。曲山镇位于湔江岸边,山清水秀,但两侧高山耸立。当时反对选址曲山镇的专家,就指出“一旦高山崩塌,县城就会被包饺子”。汶川地震后,人们发现,老县城恰恰就在地震主破裂带上,强烈的地震地面震动和大型滑坡,彻底摧毁了老县城。这表明城镇建设选址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汶川地震后在讨论北川县城重建时,中央决定将新县城建在永昌镇,彻底避开了已知的大型地震断裂带。新北川几万居民彻底摆脱了大地震的威胁。应该说这是汶川地震灾区重建的最亮的亮点。通过规划规避大地震灾害风险是最经济、最人道的解决方案。这是我八进老北川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我国是世界上板内地震活动最为强烈的国家之一,类似老北川县城曲山镇情况的城镇有数百个之多,如何通过城镇建设规划减少人口在大型地震带上的暴露,是亟待破解的难题,也是最大的痛点。
三、应急设施和指挥机构建筑对抗震救灾极为关键,应提升其抵抗极端地震事件的能力
进入老北川县城遗址,除居民住宅废墟外,还有大量的管理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废墟。首先是县委大楼和县政府大楼在地震中倒塌。与抗震救灾密切相关的机构如县公安局、县武装部同时被震毁,通讯系统全部瘫痪。更为严重的是县医院在地震中被彻底摧毁。徘徊在一座座废墟间,可以想象出震后的各种痛苦与无奈。县城内应急体系崩溃和应急救援能力丧失,外界不知老北川县城的灾害情景,更加重了灾难的程度。当外界终于了解到老北川县城的灾情,却因为公路滑坡掩埋和无数巨山封住了任家坪通往曲山镇的必经之路,大型救援设备无法进入现场。
由于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基础设施的破坏,即使是有再好的应急预案也无济于事。当前的抗震设防标准虽然对应急相关设施的抗震设计有所考虑,但设防标准仍然偏低,根本无法保证在极端事件条件下保障应急首脑机构和应急基础设施的功能。目前许多地方编制的地震应急预案对极端地震事件灾害情景考虑严重不足,真正发生大地震时,这些预案可能完全不能发挥作用。应当充分汲取汶川特大地震的教训,针对极端地震灾难事件,全面加强地震备灾工作,特别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应急相关机构、应急基础设施的震后功能,或者能够快速恢复其功能。
四、人类对巨大的灾难知之甚少,亟待加强对大震巨灾孕育发生演化机理的研究
老北川县城曲山镇被摧毁,超出了当时所有人的认知能力。龙门山断裂带分为前山断裂、中央断裂和后山断裂。当时所有的证据都表明后山断裂才是发生8级大地震的断裂,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发震能力要弱的多。更是没有“科学”证据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有近期发生大地震的危险性。汶川8级特大地震恰恰发生在龙门山中央断裂上。大地震自汶川的漩口、映秀开始,强烈的破裂沿中央断裂主体上向北北东方向延伸200多千米。地震破裂恰好穿过老北川县城。
震后的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研究表明,汶川8.0级特大地震有三个主要的能量释放中心:映秀附近、老北川县城和青川县城以南地区。强烈的地震地面震动与地表断裂是老北川县城毁灭的主要原因。老北川县城抗大震能力弱,对巨灾情景缺乏认知,应急准备缺乏,也是导致灾难的重要原因。所有这些都是事后研究得到的。事实上对于大多数灾难性的地震事件,在其发生之前我们仍然知之甚少,防御与应对能力远远不足。必须加强相关的科学研究。地震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出多少篇论文,达到什么水平,出了什么人才,而在于能够切实解救人民于危难之中。
有鉴于大地震发生的不确定性,现行国家强制性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立了极罕遇地震作用概念,并给出了相应的地震动参数,以便有关部门开展房屋建筑抗震设计时加以考虑,希望减少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开始关注极罕遇地震作用的防范问题。一些标准规范也开始加入了相关的条文规定。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亟待从城镇规划建设的视角,深入研究人口聚集地区大震巨灾孕育发生演化机理,加强大震危险性的识别和巨灾风险的评估,制定“一城一策”的大震巨灾风险防范解决方案,加强公众及其它利益相关方、责任相关方的大震巨灾风险沟通,让广大公众参与地震安全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让各相关责任方明确责任,并采取实际行动。只有坚持底线思维,做到“防的到位,准备充分,应对及时有效”,才能防止类似于老北川县城整体毁灭的悲剧重演。
面对老北川县城废墟,面对长眠地下的逝者,我们必须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开展有力的治理行动,才能有效防范大震巨灾风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